1、建設市級生態環境大數據資源中心。建立“一縱一橫”的生態環境數據資源中心,縱向向上連通獲取部、省相關數據資源;向下貫穿縣、鄉數據;橫向整合其他部門單位、社會企業數據資源。目前已完成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等上級23個庫表類數據對接工作,匯聚市直16個部門單位和13個縣市區的數據,14個自建系統上云,總匯聚數據13億多條,數據量超158GB,初步形成“一縱一橫”的數據資源中心,為開展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域的大數據分析提供支撐。
2、生態環境業務數據綜合統計分析。通過對各類生態環境數據分要素的統計分析或對比分析,掌握環境數據變化趨勢,為提供工作支撐。分析結果以多種形式呈現,并具備各類報表統計功能。目前完成大氣、水、土壤、污染源“一證式”監管等模塊數據統計分析,可按環境要素進行分區域分時段的數據分析,方便日常工作。
3、搭建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統一門戶。建設統一門戶。依托市、縣兩級生態環境委的組織架構,完成5000余個成員單位的科室賬號配置,形成橫向覆蓋各市級部門單位,縱向聯通市縣鄉三級的工作門戶集群。
4、完善項目一期軟件平臺的測試、等保測評及驗收前的材料準備等工作,完成平臺的試運行、系統培訓及驗收材料的整理工作。
5、設計建設指揮調度與考核平臺,并根據文件導入2022年各專委年度任務并下發至相應科室,實時調度各項任務的進展,實現動態指揮決策。
6、搭建全市視頻聯網平臺,手工導入污染源企業、商混企業及建筑工地視頻,目前已導入污染源視頻394路,商混企業視頻633路,建筑工地視頻223路,實現統一監管。
7、完成揚塵治理防治平臺的搭建,并與指揮調度系統進行融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