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延安市生態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由大數據自動分析生成的生態環境一張圖上就能呈現出甘泉縣的環境質量狀況。甘泉縣通過“一張圖”“一企一檔”“一源一檔”“重點區域重點治理”等板塊,完成了對縣區內重點污染源企業的在線監測、實時監控、源頭監管,實現了環境信息采集、傳輸和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同時也大大地提高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為水、大氣、土壤、噪聲、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學精細的環境治理決策依據。
生態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把甘泉劃分為2個網格,全面覆蓋甘泉縣6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實行“局隊站合一”工作模式,明確職責,夯實責任,優化工作流程,信息化管理平臺不斷助推形成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管理工作強大合力。
平臺通過錄入2021年12345政務平臺中信訪投訴信息并導入相關執法檢查視頻,完成轄區內產廢單位、經營單位、運輸單位相關信息錄入等工作。甘泉縣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以應用信息化實現工作高效化,辦公便捷化,從組織人員培訓,完成各項指標,轉變工作方式,不斷貫徹監管手段精細化的生態理念,使得隊伍建設和執法監管手段都煥然一新。
截至目前,甘泉縣已督導完成39家企業在應急指揮調度平臺錄入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急專業處置隊伍、應急監測隊伍、應急物資與裝備情況以及甘泉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等信息,并根據指標任務考核在系統中填報三大保衛戰行動計劃和實施細則管理相關內容,為環境管理、政府決策、信息公開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環境數據服務,有效提高了生態環保監管能力。